首页 > 生活文化 > 盘点古代三更是几点的由来与传说

盘点古代三更是几点的由来与传说

来源:鹏心生活网

想必大家对"三更半夜"这个词一定不陌生,那么你知道"三更"是什么时候吗?有哪些由来和传说吗?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盘点一下古代的三更是几点。

“三更”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秋官·乐正》里,意为“一夜之中三次交代任务”。"三更"这个词本身源自于古代的计时方式。古时采用“相更”来计时,相更是指更替,每过段时间要更换守更的士兵。具体来说,古时候的一天分为白天和黑夜,夜晚又分为五更,即“初更、二更、三更、四更、早更”。

在唐代之前,人们是按照夜里塞草防盗的时刻来确定三更的具体时间,基本上是从晚上七刻(现在大约相当于晚上7:30左右)到晚上十一刻(现在大约相当于晚上11:30左右)。到了唐代,守更士兵为方便开始打更鼓,使得更鼓声成为了夜间的常态之一。而古时候更鼓声音也有变化的情况,具体方法是每交换一次士兵,都要用鼓声响告守更时间的变化,于是人们就借助更鼓声来计算守夜的时间。

除了演变成“三更半夜”外,古代对“三更”也有另有传说,比如有一位名叫王狗儿的好汉为了花心的夜叉,在三更时前去行凶,结果却被夜叉下的诅咒诅咒成了炸蝶子。

古代的三更虽然对于现代人而言并不常用,但却是一段有趣的历史,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夜晚的认知。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