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节,又叫求巧节,原是古代一种女儿节日,流传至今仍然深受人们喜爱。每年八月十五晚上,女孩们会找来一些五颜六色的针线、鲜花、点心等小礼品,到庭院中拜月,寄托自己的爱慕之情,同时也希望能获得巧手和美貌的祝福。
乞巧的起源,大家一定都听过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贫穷但勤劳善良的牛郎,他和一群快乐聪明的牛群住在一起。有一天,牛郎得到一头七彩神牛的助力,利用贡献的皮毛做出了一套华丽的衣服,从此身价立即倍增。同时,女扮男装的嫦娥也闲来无事地帮助牛郎,二人日久生情,便在天河之畔共度浪漫时光。
然而,王母娘娘得知牛郎与嫦娥的事,便下令将他们分开。令人痛苦的是,在天河之南天上人间,他们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会,而那天晚上,穿过不可思议的牵姻花桥,拥抱之后,便会再度分离。
于是,为了能经常在一起,他们就一直祈求着,希望自己能早日团圆。但是,四海之内谁人知道他们的处境呢?无法寻找到一直默默爱他的人,牛郎与嫦娥只能把希望寄托给月神。 在这一天,每年七月初七,地球和月球之间的月光会变得特别明亮,牛郎和织女两颗相对的星星就很容易被人们发现,于是“乞巧”也就流传开来了。
今天的乞巧节已经不再是称重量饼。但是,女孩每年的这一天,仍然会在院子里摆上她们精心准备的鲜花、水果和一些点心,和朋友一起在月明如昼的夜空下拜月。当她们向着夜空中的圆月诉说是,希望成为一个警觉、聪明、善解人意,有好耐性的女孩时,那份虔诚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任何人都感觉到这是一份有价值的节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