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听;
闲则散,术从容。
淑世贞,厉以待人;
称朋友,仁义方。
事父母,敬则孝;
友于兄,友于弟。
恭承福,祖考明;
孝当竭,力则至。
宜秉仁,以勉学;
习听闻,以增智。
攻其恶,存其善;
天地人,齐其年。
日月时,皆有定;
天命好,还自坏。
人之初,我们的天性是善良的。我们的本质相似,但由于环境、教育等原因,我们个体的行为和素质可能相差很远。如果我们不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的“本性”就会随之改变。好的教育是必须专一投入的,只有这样才会有好的效果。古时候的孟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会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甚至搬家到有名的老师附近。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那就像断了机器的纱线。我们应该向诸葛亮学习,把教育视为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就带着五个孩子,一起用功学习,而这五个孩子成为了有名的人物。如果不好好地教育孩子,将来问题自然会很多:这是父母的过失;教育不严格,就是老师的惰性;孩子不好好学习,就是不好的结果。莫须有的虚荣心,不仅是人,就是一块玉石、一棵草也是这样,如果它不受好的加工,就不会变成玉器、绿草。人专一地投入于学习,才能明辨是非、认识道义。作为孩子,一段时间内,要爱戴自己的父母和师长,努力学习礼节。鼓励年轻人多和智者交往,不贪享乐,而是要做一名成熟的成功者。我们要将孝心存诚,在事事上努力向前,才能取得好的成就。我们应该用仁慈来勉它自己,然后利用所听所闻的知识,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吸取他人的长处并避免自己的缺点。要抓住人的固有的美好的品质,有所保留;才能使人有类似于孟母求是师的情感。对于天地和人类,坚定地笃信天命,全力做好自己的任务,才能最终获得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