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部署校园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启动了国家内陆河流域绿化工程,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而环保、减废、节能、绿色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题词。
近几年,中国在减量环保方面的措施也接连出台:绿色创新基金成立、限餐令实施、废品回收政策等的实施,使得废弃物减量化已经逐渐成为利潮企业和市民的一部分生活。但,在这些积极的信号之后,面对不断增加的垃圾量,垃圾分类的困难,以及资源回收利用、污水传输等一系列难题,环保工作显得格外复杂。
针对“暴殄天物”行为,我们必须从垃圾分类一级就下手。目前,国家已经有《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导则》等垃圾分类标准,这份标准的引入可以让人们知道什么垃圾归属于什么分类,在垃圾归属上做出准确的判断,减少混淆和错乱,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当然,想让这项标准落地需要政府部门在投入与技术方面的配套才行。
除了垃圾分类,我们更需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切实行动。尽量减少购买扔掉的次数,从本质上把垃圾产生量减少到最小。在生产层面,国家需要强制性地规定企业在生产精益化和环保化改造的同时使用可再生材料,实现“减量环保”目标。
如今,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因此,我们也需要强调对于环境和资源的爱护态度,自觉拒绝暴殄天物,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工作环境更加美好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