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鞋一词,最初来自于中国流行的网络词汇,是指那些已经破烂不堪、无法穿着的旧鞋。然而,不少人都对“破鞋”一词产生了歧义,错认为其代表着一种不好的社会价值观。其实破鞋,也有着别样的含义。
破鞋的故事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那个年代,衣食住行不易,大家都很珍惜自己的物品。来自中国南方的一个叫做仲崇安的矿工,因为距离自家岛屿较远,买不到新的鞋子,只好将破旧的皮鞋再次进行修补。这已经是他第四次修鞋了。然而,整个修鞋的过程中,仅仅因为自己经常使用,鞋底还是磨烂了。于是他想到了妙招:将小商贩的牙膏买下来涂在鞋底,再借助脚底的热量,将鞋底使用更加耐久。
后来,仲崇安的这一举动逐渐被他的同事们效仿。人们从中发现,一个人的生存不仅仅需要相应的物质基础,同样需要一份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
从此,“破鞋”一词渐渐演变为对那些不畏困难,尽力削减消费,勇于创新的人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