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龙舟节、端阳节、重五节等,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节日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早始于中国南方,后传播到全中国。根据历史记载,端午节最早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有两种传说。
屈原投水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个爱国诗人叫屈原。他写了许多爱国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后来,由于被贵族诽谤陷害,屈原被赶出都城,流落到了汨罗江边的一座山上。但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觉得十分孤独,于是便在汨罗江上投身自尽,以示对祖国的爱和深深的惋惜之情。
屈原的同乡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划龙舟赛、吃粽子、挂艾叶等活动,并把这一天称为“端午节”。这些活动后来便成了端午节的标志性活动。
驱瘟避疫
另有一种说法是,在古代,人们认为五月是个很危险的时节,称为“仲夏”,因为这时气温升高,瘟疫流行。湖南、江西等地的人们就在端午节这一天用菰叶、艾草等挂在门口,用龙舟摆渡,以此来驱瘟避疫。
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大型的民俗文化节日,与中秋、春节和清明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内容丰富,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晒艾叶、踩高跷、荡秋千等。这些活动代表了中国劳动人民勇敢、坚毅、自强、自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