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决定将冥王星给予一个新的名号——“类地行星外天体”,从而将它从行星行列中除名。这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为什么曾经被称为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会被除名?
实际上,除了国际天文联合会这个官方机构,在科学界冥王星是否应该被称为行星或者除名这个问题上,也有众说纷纭。但是,这一次最终的除名决定却是得到了广泛认同的。
原因是因为冥王星并不是独立掌管一片领土的“行星”,而是一颗外围部署在海王星轨道附近、大小和众多由冰和岩杂合的类似天体都是差不多的所谓“类冥族天体”之一。
此外,自从1992年发现了第一个“冥王星型天体”——“夏娃”,之后类似的天体就陆续被发现,尤其是一些较大的类似天体,比冥王星还要大几倍的——如“海神星”(Haumea)和“卡戎”(Makemake)——也同时被发现和确认。因此,在行星、矮行星、类太阳系天体的科学定义定案之前,将“冥族天体”归为“行星”行列显然是草率和不合时宜的。